随着气温升高与雨季来临,蚊虫叮咬问题再次成为困扰大众的夏季难题。尤其是在广东、云南、海南等南方省份,登革热、乙脑等蚊媒传播疾病的传播风险持续上升,引发社会对个人防护与家庭防蚊的关注升温。
然而,与以往不同的是,如今消费者在选择驱蚊产品时,早已不再满足于“有没有效”这一标准。他们开始更在意产品是否“温和不刺激”“适合儿童”“成分天然”“闻起来舒适”等使用细节,驱蚊产品在从传统意义上的“实用工具”向具备气味、形象、信任感的“精致个护”单品演化。
驱蚊类目的核心购买者,往往是家庭中对健康敏感度更高的女性,尤其是有幼儿的妈妈群体。她们往往会主动查阅成分标签,优先选择标注“无刺激”“天然成分”的产品;同时,她们也更依赖社交平台内容完成判断,偏好真实使用反馈与亲身评测结果。
在使用场景上,消费者已经有了明确区分:室内使用更看重“温和无味、持续防护”;户外使用则倾向于“防水防汗、不油腻、气味清爽”;而婴儿使用场景的门槛最高,从艾瑞调研可看到,44.7%的中国母婴消费者在购买母婴商品时视“安全性”为首要考量,要求零酒精、无DEET、成分通过母婴安全验证。这背后,是一系列更深层的期待——成分够安全、体验够舒适、信息可验证。只有同时满足这三点,驱蚊产品才能真正走进新生代家庭的日常。
在驱蚊品类不断细分、使用场景愈发多元的当下,各类品牌也在以不同方式回应消费者对“功效+悦感+安心”的三重期待
作为传统驱蚊品类的代表,六神近年来持续进行产品年轻化升级:一方面推出了更便携、更适合外出携带的“驱蚊蛋”和“清凉走珠”;另一方面则通过添加植物精油、调香升级,力图将“花露水”印象转化为“夏日日常护理”体验。特别是“驱蚊蛋”这一创新外形设计,不仅满足室内使用需求,还契合视觉趣味与新消费审美潮流。
随着消费者对“家”的情绪价值认知不断加深,驱蚊产品不再只是功能性的存在,而成为营造居家体验的一部分。香氛品牌栖溪正是在这一趋势中找到了新的切入口。区别于传统驱蚊液以“防护效力”为唯一卖点,栖溪推出的“香氛驱蚊液”以香氛为核心语言,将“山茶花+麝香+柠檬草”的奇华顿定制调香融入配方,打造出具有前中后调的嗅觉结构,仿佛香水般逐层释放,构建出柔和自然、不刺鼻的香气氛围。
产品使用形式也打破了传统液体喷雾的常规逻辑,主打“悦感体验”,强调“驱蚊,也要好闻”。不仅满足基础防蚊需求,更将其延展为“家居香氛管理”的组成部分,兼具情绪疗愈功能。包装设计上也明显借鉴美妆语言,符合当前女性消费者对于产品“颜值”与“仪式感”的高要求。
在驱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、消费者安全意识持续提升的背景下,国际品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“本地适配”压力。庄臣旗下的驱蚊品牌欧护(OFF!)作为全球知名的户外防蚊品牌,过去以“强效”“户外防护”形象为主。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,其策略明显发生了转变,主动调整产品结构与传播语言,以契合中国家庭,特别是母婴人群的特殊需求。
在渠道与沟通策略上,欧护也聚焦母婴人群的信任建立:一方面通过京东、天猫等主流母婴电商平台的官方旗舰店,强化“无刺激、母婴适用”的产品标签;另一方面通过育儿类KOL、亲测视频和图文种草等方式,传递“国际标准+家庭安心”的双重信息,重塑品牌专业形象。
欧护在经典喷雾产品之外,推出了专为亚洲市场设计的成人及婴童乳霜型驱蚊产品,核心优势在于无添加防腐剂、无香精、无色素,在保障有效防护的同时,降低了对婴幼儿、敏感肌肤的潜在刺激风险。这种剂型不仅更温和,还便于精准涂抹,适用于小面积皮肤和易过敏区域。其质地轻盈、不黏腻的特性,也更符合中国消费者对“肤感清爽”的期待。
随着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多元化, 越来越多的品牌开始通过节日限定、创意叙事、视觉美学等方式,为消费者创造“值得纪念”的微型体验,塑造巧克力消费的全新场景。
以亲肤性和成分安全性为核心的“儿童驱蚊”与“母婴专用”市场逐渐形成细分赛道。成分上,过去常用的DEET(避蚊胺)正在被天然提取物所替代,植物成分也更符合年轻妈妈群体对于“天然、无负担”的期待。
兔头妈妈推出的紫草膏儿童专用驱蚊棒,选用8倍浓度新疆软紫草、搭配洋甘菊与香茅精油,强调“天然植物精油+儿童适用”的双重保障。同时,其包装风格更趋近美妆香氛产品,用“淡香”“不油腻”“清爽涂抹”等语言打动年轻妈妈群体的理性与感性。
驱蚊产品的进化,本质上是一次“感官信任”的重建。从传统蚊香那种强烈的药味、熏鼻感,到今天消费者偏好的“微香草本”“儿童可用”“无刺激”,品牌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只是“有没有效”,而是如何让消费者感觉到安心、愿意反复使用,并愿意推荐给他人。
MMR迈茂睿可正在通过多层次的消费者感官研究,帮助品牌实现这一目标。以我们在驱虫品类中的“概念加速器(Concept Accelerator)”研究方法为例,这是一个结合定性洞察 + 定量验证 + 视频反馈展示的敏捷式研究工具,能够高效捕捉消费者对产品概念的真实反应,并提供明确的优化方向。
在一个实际案例中,某品牌正在开发两款驱虫喷雾产品,面对功能描述、包装语言、使用方式等多个创意选项不确定的问题,MMR启动了概念加速器项目。我们邀请了150位目标消费者完成结构化评分,并让其中20位通过视频反馈表达对两款产品的偏好、感受与建议。在分析中,我们不仅得出了哪一款更受欢迎,还清晰识别出消费者所关注的价值点:例如更直观表达功效的语言、更清爽不黏腻的肤感预期、更贴近“香氛”体验的气味描写等。
这些视频反馈不再是抽象的“用户研究报告”,而是一个个真实的人在镜头前讲述他们如何看待、选择、吐槽或期待驱蚊产品。这些内容为品牌方的产品升级、营销语言制定,甚至线下导购话术训练,都提供了极具穿透力的依据。
此外,MMR还可以为品牌设计以下多种研究模块,用于驱蚊类产品:
在“信任比效果更重要”的驱蚊市场中,MMR希望做的不是“替品牌找答案”,而是和品牌一起验证“消费者的真答案”,让每一次产品开发都更稳、更快、更有共鸣,让“好用”不只体现在实验室数据里,而能在每一次真实使用中被消费者切实感知。